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  騎馬踏紅塵,長安重到,人面依前似花好。舊歡才展,又被新愁分了。未成云雨夢,巫山曉。

  千里斷腸,關山古道,回首高城似天杳。滿懷離恨,付與落花啼鳥。故人何處也?青春老。

  ——《感皇恩·別情》趙企〔宋代〕

  ……

  玄宗駕崩后不久,白復收到川幫朗州分舵的鴿信,報告了高力士的死訊。

  自從玄宗辟谷絕食之后,肅宗按照白復的建議,大赦天下。流放到巫州(HUN省洪江市西北黔)的高力士也在這份赦免名單上。

  肅宗親筆簽發赦令,命高力士盡快回京。

  接到赦令,高力士欣喜若狂,興沖沖趕往長安。

  走到朗州(HUN省CD市)時,高力士聽到太上皇駕崩的噩耗,心如刀絞。

  回想自己鞍前馬后,追隨玄宗的一生,高力士思緒萬千、浮想聯翩。數十載歲月、顯赫風光,竟如白駒過隙:

  “遇見圣人時,他還是臨淄王,英武睿智,器宇軒昂。吾從此追隨左右,牽馬墜蹬,忠心耿耿。

  這數十年來,跟隨圣人,平定韋后之亂;誅殺太平公主一黨;誅殺蕭至忠、岑羲等宵小;鏟除家奴王毛仲和北門禁軍葛福順、李守德等奴才……

  有唐一代,宦官之盛自吾而始。手下宦官稍稱旨意者,即授正三品將軍,門列腎戟儀仗,故楊思勖持節討伐,黎敬仁、林招隱奉命出使宣布傳達,尹鳳祥則掌管書院。其余孫六、韓莊、楊八、牛仙童、劉奉廷、王承恩、張道斌、李大宜、朱光輝、郭全、邊令誠等人,皆為委任之職。監軍權力超過節度使,出使則令各郡驚懼退避。

  宇文融、李林甫、李適之、蓋嘉運、韋堅、楊慎矜、王鉷、楊國忠、安祿山、安思順、高仙芝這些將相皆因吾而獲高位。太子稱吾為‘兄’,諸王公主稱吾為‘阿翁’,駙馬們皆稱吾為‘爺’。

  每有四方進奏文表,必先呈吾過目,小事由吾自行裁決,大事進奉御前。圣上常說:‘力士應承于前,我歇息則安穩。’

  吾為宦官首領,授爵渤海郡公、官拜驃騎大將軍。放眼四海,榮寵無匹,恩寵最隆,權傾朝野……

  如今圣人一死,吾亦無牽掛,獨活于世,再無意義。”

  ……

  高力士放下行囊,跪在馳道中,面朝長安,放聲慟哭,一頭銀發隨風飛散。

  哀悼完畢,高力士自斷經脈,大口吐血而亡,終年七十九歲。

  高力士的自盡,讓白復措手不及,早先周密的策劃趕不上時局的變化。

  李輔國不僅把持內侍省,阻斷內宮與朝堂的聯系,武功更是高絕陰毒。不是一般的朝臣和南衙十六衛將領能夠制衡。

 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,高力士都是李輔國天生的克星,能夠全方位壓制李輔國。

  高力士得勢時,頗為關照太子李亨。在李林甫的挑撥下,玄宗數次想要廢黜太子李亨,都是高力士仗義執言。

  玄宗駕崩后,肅宗再不會忌憚高力士,定會對其無比恩寵。

  以高力士的閱歷,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。他深知,只要走到長安,就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,安享晚年。可高力士卻視富貴如浮云糞土,毅然決然,義無反顧,追隨舊主而去。

  顯然,白復低估了高力士對玄宗的忠心。

  白復早年雖然跟高力士有些恩怨,但這一刻,白復對這位曾經權傾天下的宦官充滿敬意。

  不過,高力士一死,白復制衡李輔國的一系列手段盡廢。白復當時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。

  隨后,更為蹊蹺的事接踵而來,讓白復猝不及防。

  宮廷政變的前兩天,白復收到川幫長安分舵黃震發來的密信。

  在信中,黃震說,張皇后秘密召見了他。

  張皇后通過黃震,向白復緊急求援:肅宗生命垂危,張皇后和其子命懸一線。一旦肅宗駕崩,張皇后和其子必然難逃一死。

  為了免遭毒手,張皇后會率先發動政變。

  緊接著,黃震說到重點。

  張皇后說,她剛剛誕下的皇子乃是白復的骨血,白復是這個孩子的親生父親。

  張皇后懇請白復看在親生骨肉的份上,請川幫予以援手。與此同時,希望白復能夠從都畿道調兵,發兵救援。

  只要白復振臂一呼,無論是太子李豫還是李輔國,沒有人敢動她娘倆分毫。

  可如果白復不出手,李輔國不僅不會放過她,也不會放過她的皇子和尚在襁褓中的白復幼子。

  涉及白復,茲事體大,黃震不敢決斷,趕忙請白復定奪。

  “張皇后為自己誕下一子?”白復見信后,大感荒謬。

  白復素來跟李輔國不和,張皇后若想跟白復聯手除掉李輔國,有無數條理由。白復實在想不出張皇后為何想出這么一條匪夷所思的理由。

  白復本能想到張皇后的幕僚尹鳳藍。尹鳳藍被救出后,定會投奔張皇后庇護。尹鳳藍陰險毒辣,給張皇后出謀劃策的計策定是無比陰毒。

  沉思良久,白復始終猜不出張皇后此舉的意義,只能理解為這是張皇后之毒計。

  白復明確回復黃震,張皇后所言之事,實屬無稽之談,恐怕是張皇后別有用心。不用理會張皇后,只需進一步觀察大明宮的動靜即可。

  ……

  沒有白復的擁立,沒有軍方的參與,張皇后發動的政變就只能是一場慘烈的宮廷內斗。

  在這場事關帝國最高權力的巔峰對決中,誰先控制了太子,誰就占了上風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