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  烏衣巷,今猶昔。烏衣事,今難覓。但年年燕子,晚煙斜日。抖擻一春塵土債,悲涼萬古英雄跡。且芳尊隨分趁芳時,休虛擲。

  ——節選自《滿江紅·金陵烏衣園》吳潛〔宋代〕

  ……

  白復看完青鸞公主的密信,在大帳內來回踱步,反復揣摩局勢。平叛之戰如今到了轉折點。關鍵時刻,白復無法分身返回長安。

  龍門山大捷后,白復定下驅狼逐虎之計。如同弈棋的手筋,重在形成厚勢,不重吃棋殺子。白復并不急于一口吃掉史朝義的主力,而是追在史朝義身后淹殺。

  史朝義向范陽撤退的路線上,有不少安祿山舊將把守的州郡。

  白復料定,史朝義是名義上的燕帝,龍門山之戰元氣大傷,必然會利用撤退時機,奪取這些安祿山舊將的兵權。

  而白復要做的,就是緊緊跟在史朝義大軍的身后,順勢絞殺各路叛軍。

  貌似步步緊逼,實則坐山觀虎。待史朝義和偽燕舊將鷸蚌相爭后,唐軍再坐收漁網之力,趁機將偽燕割據的城池,像拔釘子一樣,一個個拔起。

  驅狼逐虎之計雖妙,但如果白復不盡快返回長安,放任李輔國為所欲為,大唐朝堂必生內亂。一旦朝廷亂了陣腳,勢必影響前線作戰的唐軍。

  左右都是燃眉之急,讓白復犯了難。

  白復離開長安之前,給肅宗問診過數次。回想這幾次診療,肅宗所患的都是陳年舊疾,雖然很難治愈,但也不會致命,只需安心靜養,就可以慢慢康復。

  而自己最多只需半年,就可以剿滅史朝義大軍,平定叛亂。

  想到這里,白復似乎有了主意。

  白復坐回榻上,連夜奮筆疾書。

  在給青鸞公主的密信中,白復建議肅宗盡快啟用老將郭子儀,最好能誠邀白衣宰相李泌再度出山。

  信的最后,更有一記妙手。

  白復建議赦免高力士,讓其盡快回京。如今玄宗已經垂垂老矣,即便有高力士伺候在旁,也不會對肅宗構成威脅,還能修復父子之情。

  高力士曾是天下群宦之首,更是李輔國的克星。只要高力士回京,李輔國必然心生忌憚,舉止有所收斂。

  為了不引起李輔國的警覺,可以太上皇和陛下身體抱恙、祈福延壽為由,大赦天下。然后,在赦免名單中,不露聲色加入高力士,讓其盡快返回長安。

  ……

  青鸞公主收到白復的密信后,第一時間與皇兄太子李俶商議,然后想盡一切辦法入宮面圣,將白復之策告知肅宗。

  肅宗深以為然。為避免李輔國起疑,肅宗立即下詔赦免天下。同時下詔命長安稱上都、洛陽稱東都、鳳翔稱西都、江陵稱南都、太原稱北都。

  有了白復這顆定心丸,肅宗豁然開朗,心中煩悶一掃而光。

  肅宗郁結釋懷,身體也漸漸有了起色。

  病情一好轉,肅宗開始了一系列祭祀活動。先是前往太清宮(李耳廟)獻祭,然后再去皇家祖廟及元獻廟(肅宗之母楊氏廟)獻祭,最后,在圓形神壇及太一神壇獻祭。

  然而,肅宗虔誠的祭祀似乎沒有得到神靈的庇護,一件件不利于唐軍之事紛至沓來。首先是河東軍兵變,緊接著就是絳州各戰區行營兵團嘩變。

  ……

  河東軍兵力數萬,乃是唐軍精銳,駐扎在河東道的太原府。

  正是因為這支主力唐軍,叛軍一直沒能穿過太行山井陘,從河北道進入河東道(即從河北進入山西)。

  河東節度使王思禮善于治軍,軍中物資輜重儲備十分豐富,除了供給本戰區之外,僅糧食就積存一百萬斛。王思禮甚至還上疏請求運往京師五十萬斛。

  王思禮去世后,朝廷命管崇嗣擔任河東節度使。管崇嗣平庸無能、用人失察、揮霍無度,僅用幾個月便把河東軍存糧消耗殆盡,只剩下一萬余斛陳年腐米。

  肅宗得知后,任命鄧景山為太原尹,讓他取代管崇嗣。

  這個鄧景山就是引發劉展之亂的那位江淮都統。白復平定江淮之亂后,朝廷征調鄧景山入朝,授任尚書左丞,以清河崔氏族人崔圓接替其江淮都統之職。

  鄧景山到任后,整頓法紀,查對府庫所出入的帳目。河東軍將士在管崇嗣任上,大都有隱瞞吞沒糧食的事實,他們不禁大為驚慌。

  鄧景山清廉儉樸,自己和家人帶頭吃粗劣的食物。他把倉庫里腐爛的糧食煮來吃,并用這些糧食供應河東軍士兵。將士但有怨言,便遭到鄧景山的辱罵,導致將士們羞慚惱怒。

  恰巧,軍中有一位副將犯罪,應該處死,諸將請求用錢贖罪,鄧景山拒絕;副將的弟弟請求代他受刑,鄧景山也拒絕。副將的弟弟請求獻一匹馬來贖罪,鄧景山這才同意。

  諸將大怒若狂,說:“我們還不如一匹馬嗎!”

  然而,鄧景山不但沒有反思自己的做法,反為掩飾自己的失誤,呵斥并驅趕諸將。

  小將黃抱節原本擔心私吞軍糧東窗事發,利遂用諸將的憤怒發難,聚眾起兵。二月三日,河東軍變兵擊斬鄧景山。

  消息傳到長安,肅宗認為鄧景山駕馭部下不當,以致激起兵變。在平叛大局下,肅宗決定不再追究叛亂者,而派遣使者前往太原府,安撫軍心。

  諸將請求讓都知兵馬使、代州刺史辛云京擔任河東節度使。辛云京為報張光晟當年相救之恩,上疏保薦兵馬使張光晟為代州刺史。

  唐肅宗下詔同意,河東軍兵變之事這才平息。

  好不容易安撫了河東軍將士,沒想到按下葫蘆浮起瓢,河東道絳州各戰區行營兵團又發生嘩變。

  絳州(今SX省新絳縣)在河東道(今山西一帶)的西南,在都畿道(今河南一帶)的西北,地理位置極其重要。無論是遏制燕軍西進長安,還是攔截叛軍北上太原,都是戰略要沖。

  安史之亂以來,絳州是軍事重鎮。朔方、鎮西、北庭、興平、陳鄭等各戰區行營兵團均在絳州駐扎。

  絳州一向沒有糧食和物資儲備,各戰區行營兵團糧草供應全靠朝廷和河東軍調撥。河東軍存糧消耗殆盡后,三軍將士們的糧食和賞賜都不足。此時,絳州一帶正逢荒年,百姓饑饉,民間根本沒有糧食可以征收,想搜刮也不能搜刮。

  朔方等諸道行營都統李國貞(李若幽)不斷上疏告急。由于肅宗臥病在床,李輔國和元載把持朝政,兵部一直未向絳州調撥糧餉。時間一長,各戰區行營兵團軍心憤怒。

  左右心腹覺察到士兵們的不滿情緒,將其告知李國貞。李國貞沒有太在意,對麾下將領道:“諸將何苦如是,已向朝廷奏報,糧餉遲早會到。”

  信宿軍突將王元振曾被李國貞辱罵,心懷不滿,打算發動兵變,于是假傳軍令,對信宿軍將士道:“明天修建都統李國貞的府邸,人人都要準備畚箕和鐵鏟,明日一早在府邸門口集合,等候分配任務。”

  士卒們大嘩,憤恨道:“我河東將士威武雄健,豈是修筑大官府宅的工匠?!”

  暗流涌動,兵變一觸即發,李國貞卻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一無所知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